前列腺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前列腺部位的上皮组织恶性肿瘤,同时也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欧美国家的男性中一直牢牢稳居榜首,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前列腺癌死亡率也已经攀升至欧美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年龄段为50岁以上的男性出现几率最高,如今连“股神”巴菲特也不幸中招,为何前列腺癌会成为“男人最痛”?如何正确认识前列腺癌?
年龄、饮食竟成前列腺癌主要诱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前列腺癌还与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有关,饮食中脂肪、蛋白质及胆固醇成分越多,则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就越大。而欧美国家的饮食恰恰符合这些条件,所以为何“股神”巴菲特会患上前列腺癌也就不难理解了。前列腺癌在40岁以下的男性中很少见,但在50岁以后患前列腺癌的几率迅速增加。在65岁以上的男性中,约有60%被发现患有前列腺癌。同时几种遗传基因变的突变也增加了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例如BRCA1或BRCA2基因的遗传突变与某些家庭中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增加有关,也增加了男性的前列腺癌风险,尤其是BRCA2的突变。
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最好的预防前列腺癌的办法就是提前做好检查,一般来说首先进行的是直肠指检,这是最简单、最经济和实用的方法。对于医生来说,前列腺癌的诊断最准确的方式就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目前所运用的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当其指标异常升高时,表明可能患有前列腺癌,然后还需要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常规检查。
前列腺癌治愈率有多少?
前列腺癌的治愈率是非常可观的,其早期治愈率可达90%以上,大部分的前列腺癌患者都不会有生命危险。目前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和放射线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阶段治疗。早期可能只需要内分泌药物治疗即可,中高危患者在根治手术、放射疗法、粒子植入等。前列腺癌可以扩散到附近的器官(例如膀胱),或者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骨骼或其它器官。扩散到骨骼的前列腺癌会引起疼痛和骨骼断裂。91%的前列腺癌病例是在癌症仍局限于原发部位(局限性阶段)时或在癌症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直接超出原发部位后被诊断出的,5%的前列腺癌病例在癌症已经转移后被诊断出,4%的前列腺癌病例具有未知的分期信息。前列腺癌一旦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它仍然可能对治疗产生反应并得到控制,但治愈效果相对减弱。
如何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
1.选择富含维生素的健康饮食,避免食用高脂食品。首选各类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对健康更加有益。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可以适当的补充蛋白质,研究发现番茄红素这种抗氧化剂对前列腺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优先选择富含维生素E、硒、木质素类、异黄酮和番茄红素的食物。前列腺癌患者应尽最大努力远离所有烟草制品,吸烟还会增加许多其他癌症的风险。 2.增加运动量,运动可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帮助保持体重并改善情绪。有实验数据表明,不运动的男性的PSA水平较高,而运动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较低。最佳运动时间为下午3点至5点。高强度运动可在饭后两小时进行;中度运动应该安排在饭后一小时进行;轻度运动则在饭后半小时进行最合理。我们应尽最大努力预防前列腺癌,避免危险因素并增加可以控制的保护因素,从而减少患此病的机会。
前列腺癌术后有什么副作用?
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主要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为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可能会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或运动时发生漏尿现象,这是由于在前列腺癌治疗中可能会损伤瓣膜或瓣膜周围的神经。术后较多患者会出现暂时性尿失禁,时间一般维持在术后3个月内,3个月之后可通过锻炼逐渐将尿道括约肌功能恢复。如果是接受放疗的患者,难免会出现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腹泻或者皮肤黏膜损伤等反应。脆弱拟杆菌BF839能有效减少放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保护正常细胞,并使放化疗疗效提高数倍。并激活人体免疫T细胞,增加白细胞数量,预防静止期肿瘤细胞的复发和转移。大豆中的异黄酮能降低雄激素的破坏作用,抑制并杀死癌细胞。平时多食新鲜蔬菜,如果有小便不通的症状,建议鲫鱼、蛤蜊、田螺、白花椰菜、芹菜、莴苣等具有利尿功效的食物,出现疼痛症状的,宜吃海马、鸡血、乌梅、薏苡仁、栗子等食物。
保证饮食健康,使其营养的摄入均衡合理。同时提升肠道微生态,全面吸收营养,微生态菌群也对患者康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图腾益生脆弱拟杆菌BF839,帮助人体缓解放化疗毒副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重塑自体免疫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