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清晨,大连救援队在跨海大桥底部打捞起了一具老人的遗体。就在一周前,跨海大桥还曾有位36岁小伙坠海失踪。在将老人遗体打捞上岸后不到两个小时,约10公里外海域发现之前失踪男子遗体。令众人感到万分惋惜与震惊的是:经核实,此次坠海老人为失踪男子的母亲。为何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是什么让这一家子陷入如此处境?
据有关目击者称:10月24日晚,青年男子曾在跨海大桥上徘徊良久,时而用手机收发信息,或是望着钓鱼的人发呆,突然就翻越大桥护栏跳进大海。其父母在得知这一噩耗时,精神恍惚、情绪低落。此前跳海男子曾向父母透露工作压力大,并流露出轻生的念头。经父母劝阻,男子承诺绝不会轻生。但悲剧还是发生了。负责搜寻失踪男子的救援队负责人说,31日下午,他还见过男子的母亲,“状态很不好,儿子出了事,她的心都快碎了。”母亲因儿子的突然离世深受打击,诱发心理状态与情绪上的双重崩溃,最终选择了在同一位置与儿子在另一个世界相见。
现失踪男子已经确认死亡,我们无法再知晓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今社会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心理健康问题的相继出现。50%—70%的人在其一生中曾经想过要自杀,而12%的人在过去6个月内有过自杀的念头。全球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81.7万人,自杀总死亡数从1990年到2016年增加了6.7%。其中中国每年自杀的人数有28万左右,平均两分钟就自杀一个人,其自杀人数在全球排名第一。这还不包括200万人自杀未遂,在这些人当中,只有9%的人在精神科就诊过。
1.严重抑郁症:严重抑郁症直接击垮人的心理与身体,身体出现莫名疼痛,大脑思维混乱,时常会想:是不是自己死了会更好。
2.冲动失控:冲动导致行为失控,出现药物滥用等不良行为。冲动所带来的恐惧与焦虑,会让人感到自杀是让人唯一解脱的方式。
3.后悔:很多人认为犯错就是失败,有些人会认为自己的错误无法原谅,唯一赎罪的方式只有自杀。 很多研究认为,自杀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当有严重的抑郁和冲动时,人生意义已不在考虑的范围。自杀前,身体与精神上都会表现出挣扎的痛苦。自杀是对这种痛苦的宣泄,了解自杀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获得帮助。
如何缓解压力
如何从不良情绪中抽离出来,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比如老年人心理舒缓以倾听为主,更多的需要陪伴,子女的鼓励与赞美就是一个正强化的过程。当青年人出现焦虑恐惧时,在进行心理辅导时,更多的是去探索深层次的焦虑与恐惧的背后是什么,例如对自我认识的误差、家庭成长环境以及一些生活经历。
1.关注感兴趣的活动:当感到焦虑时,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什么事情能让自己开心就去做什么,此时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沉浸在焦虑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2.正确的认知:进行心理治疗,会给你带来更为正确和有益的认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缓解负面情绪的痛苦和较快地缓和情绪的效果,或者能直接避免因为错误的认知陷入负面情绪当中。
3.冥想与深呼吸:即便没有抑郁和焦虑症状,深呼吸与冥想也能平缓人的情绪,有效地缓解抑郁和焦虑。
4.与父母朋友交谈:较短的交谈过程中,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能缓解你焦虑的心情,并使你感受到温暖与爱。
5.充足睡眠:睡眠能通过缓解疲劳,降低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影响。睡前宜做温和及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泡热水澡、肌肉松弛及呼吸运动。
6.适量运动:运动是较为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的手段,运动能够增加心脑血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可使体温恒定,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性,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分泌多巴胺、血清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均有助于产生欣快感,改善情绪。
同时临床数据也表明,很多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因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反复检查,仍找不到明确病因。后经过综合的考量检查,发现很多这些不适症状都和人的精神情绪密切相关。比方说出现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皮肤过敏反应。所谓心身疾病的相应系统器官症状都可以出现,表现在肠道是溃疡性结肠炎,表现在皮肤是皮肤过敏性病症,表现在心脏可能是冠心病、高血压,表现在神经系统,可能会有头疼和偏头疼,甚至于出现脑卒中。
现在我们对身心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逐渐了解到情绪对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影响。一旦意识到心理问题正在影响正常生活,可以求助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咨询医院精神科是否提供心理危机干预。也可以保存好以下的热线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青少年服务热线:12355 希望24热线电话:400-161-9995 中国心理危机与自杀干预中心救助热线电话:010-62715275
全国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010-8295-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