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会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及狭窄的兴趣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社交能力障碍、语言沟通交流能力障碍、兴趣和行为模式刻板等。但每个自闭症孩子的差异也很大,在交往方面表现出的情况也有很大不同,有的有攻击行为,有的没有;有的能与人互动,有的不能;有的有自伤行为,有的也没有。
根据这几年儿童孤独症的发生率持续性的上升,以及国际上报道的流行病学数据,据专家推算我们国家的儿童孤独症的发生率不会低于1%,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六岁以下的儿童孤独症的患者大致在150万到200万左右。到现在为止,由于自闭症发病的原因和发病的机制不明确,也缺乏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目前来说自闭症是终身不愈的,只可能通过康复训练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患病儿童家长会普遍面临一个苦恼的问题:自闭症的孩子能正常上学吗?
自闭症儿童走进校园,与其他孩子一样慢慢融合、接受教育,实际上对孩子的康复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他们经常会有暴力情形出现,做事情总是莫名其妙,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会打扰其他孩子的正常上课秩序。相反的是,其他的小朋友因为不理解自闭症儿童的情况,说话做事也有可能会不经意间地伤害到自闭症儿童。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前途,部分自闭患儿的家长,考虑把孩子送到特殊的学校进行照顾和治疗。特殊学校的课程与普通学校不同。普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等,而特殊学校多数是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及其它都需要学校自己制定,老师的任务在德育和教育方面的任务也都相对重一点。当然也有很多问题不太严重的患儿家长,把孩子送到普通学校去上学。实际上,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是希望孩子能够到普通学校和其他孩子一起上学的,希望孩子能被接纳。但在学校进行融合教育时,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行为有可能会给教学带来许多不便,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改正,使其尽快的融入集体、融入校园、融入社会。
一、对声音和语言反应迟钝,总是需要老师、同学重复几遍才能有所反映。
二、与其他同学一起玩或交往感到困难,总是不知道怎么跟同学交流。
三、厌恶学习,不想到学校上课。
四、不明原因的哭闹,特别好动或不动。
五、对各种比较刺激的课外活动提不起兴趣,班上组织的活动一般不参加。
六、固守已经形成的习惯不变,总喜欢用惯有的想法思考问题。
七、经常喜欢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未来取决于他/她自身的能力,他/她所获得的训练。当然,还有社会所提供的机会。如果孩子能说话,能表现出恰当的行为,能在教室里安静地坐着,还能听从老师的指令,那么被学校接纳的可能性就很大。经过环境的慢慢融合,得到一定的干预,自闭症儿童也有很多是可以适应的。国际上倡导的是早期的、综合性的干预,只要孩子临床上有这些发育性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干预,自闭症的康复治疗的关键年龄有两个年龄段,一个是5岁前,一个是3岁前,最好在3岁前进行干预效果更好。
1 基础能力训练:从感知觉训练、体能训练等方面,提高自闭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发展能力训练:从沟通能力训练、情绪管理、社交技巧训练等方面,提高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能力。
3 融合适应性训练:包括学前概念、语言训练、书写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当然,除了治疗,自闭症孩子更需要社会的包容和理解。自闭症孩子在学校,很可能出现一些不合群的行为,比如: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自言自语,从不参与群体活动,上课时突然起身冲出教室;看到别人吃东西,二话不说上去就抢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到老师和同学的正常学习环境,老师常常也束手无策。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行为,当周围的人友善对待自闭症孩子,关心和理解他们,给他们正能量的氛围,他们便会逐渐摆脱这些不合群的行为,慢慢走上正轨。
在自闭症的治疗上,药物治疗的作用非常有限,目前没有治疗自闭症的特效药,较为合理、辅助治疗效果又广为认可的就是利用调整肠道的方式,对神经系统进行调节。临床显示,自闭症除了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等病症以外,还会伴随着如癫痫、高度焦虑及胃肠道问题。原因就是肠道微生物可通过神经、免疫和内分泌途径与中枢神经系统沟通交流,从而影响大脑功能和行为,这些错综复杂且相互关联的沟通交流渠道构成了“肠脑轴”。
人体肠道系统中约有100万亿个微生物,有证据表明,他们可以影响情绪的处理能力。微生物—肠—脑轴的概念与人体代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息息相关。人体内脆弱拟杆菌BF839占菌总量的32%以上,才能保持人体微环境的平衡,临床实践证明,自闭症患者服用图腾益生补充脆弱拟杆菌BF839治疗后,不仅肠道问题明显改善,进而对中枢神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部分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