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在我们的印象里,它是一种很容易威胁到人类生命的恶性疾病,在我们日常的认知里,患上白血病就宣告了生命的结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一看到鼻血就开始陷入自我恐慌中,怀疑自己得了白血病。我们会有这样的认知,有一半原因也是受到了一些影视效果的影响,从而误以为流鼻血就是白血病的警示。尤其是针对孩子流鼻血,家长们更为惊慌。其实,大部分孩子出现流鼻血的情况都属于正常现象,并不会因此就会被确诊白血病。
孩子容易出鼻血,主要与鼻腔中的黏膜有关。在我们人体鼻腔中有一层薄薄的黏膜,在这层黏膜上遍布着各式各样的毛细血管。因此鼻黏膜太过于脆弱就会很容易流鼻血。相较于成年人,小孩的鼻黏膜要脆弱得多,天气、环境等因素的改变会让孩子的鼻黏膜受损,开裂导致鼻黏膜充血,进而诱发孩子鼻子出血。
同样患有感冒或者是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也会出现鼻腔不适等症状,如因此抠鼻子便会导致脆弱的鼻腔粘膜受伤,流鼻血。而火气较旺者,体弱易上火,一旦情绪受到大波动性刺激,就会容易流鼻血。所以综上来看,许多疾病都可以导致鼻出血,并不意味着出血就一定是白血病。
我们都知道白血病就是血癌,顾名思义白血病就是一种发生在人体血液的疾病。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骨髓异常等血液疾病都可能会引起白血病,在临床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出血作为白血病典型的特征之一,其发生在人体的各个部位,甚至是口腔、鼻腔都会有出血症状的发生,除出血外还会出现一些淤斑。若是出现这些症状,那么八九不离十就是白血病。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将流鼻血的病症分为鼻子出血还是全身出血这两种情况,如果仅仅是鼻子出血,其他部位并无出血点,那么问题就不会太大,这个鼻出血可能是因为鼻子的毛细血管干燥或脆弱而出血。但如果其他部位均出现了一定出血现状,就要警惕,这就有很大的几率出现血液病了,需要进一步排查血小板是否存在一定问题。血小板没有任何问题,那白血病的概率就不会太高,可能只是在凝血功能上出现了一定问题。有关凝血因子也属于血液病,但它并不属于白血病,切记不要与之相混淆。
1、平日鼻出血血量较大;
2、长时间按压鼻翼后仍出血不止;
3、血液仅从口腔流出或咳出;
4、精神萎靡、脸色较差、虚弱、出现昏迷状态;
5、流鼻血次数较为频繁;
1、注意合理膳食
日常饮食要多注重营养的搭配,最好多选择绿色食品,瓜果蔬菜在食用前一定要洗净,避免一些农药残渣被人体消化道吸收,从而进入人们的血液中,破坏脊髓的造血功能。与此同时要少吃一些油炸、肥腻、腌制、烧烤的食物,特别是小孩子。
2、避免接触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比如我们常说的甲醛、油漆、甲苯等,都是引发白血病的有毒化学物质,尤其是房子在刚装修完之后甲醛等含量会出现超标现象,所以一定要加强通风,孕妇和婴儿千万不要住进没有通风太久的房子里面,不然对孕妇和胎儿都是不好的。
3、切忌滥用药物
平时不能乱使用药物,是药三分毒。比如细胞毒类抗癌药物、氯霉素、免疫抑制剂等对我们人体都有着极大的伤害性,有一定几率会引发白血病。因此使用时要谨遵医嘱,切忌长时间服用或滥用。
4、调节肠道菌群
宿主与微生物形成的互惠互利共生关系,导致宿主体内稳态的调节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增加某些疾病的患病风险。胃肠道菌群是人类共生微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宿主的健康具有很强的影响,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与挨着癌症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人体的某些器官可以通过细菌与特定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或者通过细菌释放的各种代谢产物,而发生癌变,比如肝脏等。
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破坏被称为菌群失调,菌群的失调让人体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肠道有害菌增加。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活性均受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饮食变化、抗生素、外源有害物质、免疫系统和感染性疾病的影响,因此肠道菌群的失调在一些癌症的发生中可以说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对于鼻出血就一定是白血病这一说法,其实是我们存在着思维误区,并不是说只要是流鼻血就是白血病。同样白血病也并非代表着死亡,对比临床其他肿瘤科,有关白血病的科研发展是迅速而有结果的。但我们仍需做好预防工作,防止减少白血病发生的几率。必要时可适当补充图腾益生脆弱拟杆菌BF839增进、修复自身免疫系统,以维持并调节人体体内微环境的平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