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相当高。肺癌早期的信号极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也很容易被忽视,如果在早期时没有及时发现,晚期治疗效果就没那么好了,而且会增大患者病情和治疗带来的痛苦。多数情况下,晚期就意味着肿瘤可能已经转移,所以肺癌发现越早越好。肺癌一般可分为四期,一期到四期的治愈率分别是60%以上、40%、30%、不到5%。肺癌发病时,会出现不同的程度的症状,有高达50%的人,会出现胸部不规则的隐痛或者钝痛。常表现为胸腔隐隐作痛,或者是突然刺痛,之后会慢慢缓解,很多人会因淡忘而忽略。如果长期忽视,癌细胞就很可能放肆生长,使得病情恶化加重。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接收到身体发出的胃癌早期肿痛信号时,一定要提高警惕的,尤其是有吸烟习惯、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朋友,千万别忽视。
“4个肿”
1手指肿胀:主要出现在手指尖,杵状指是肺癌早期的症状之一,手指和脚趾末端突发且持续的膨胀,比如手指头,这个时候看起来就像一个“棒槌”,杵状指的发生很有可能伴随着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等症状,十分影响日常生活。这也是肺癌早期症状中较明显、最容易发现的信号之一。
2锁骨肿块:肺部如果有肿瘤生长,症状表现不一定仅仅会在肺部,全身各处都有可能会扩散,一部分患者在颈部或锁骨有肿块出现,就是其中的一种信号。如果这个肿块确实是由肺癌引起的,那么它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变大数倍。
3面部肿胀:有相关研究报告指明,肺癌患者往往会有脸部浮肿或发红的现象出现。是因为肺癌肿瘤不断地生长,可能会阻塞住胸部的血管,从而影响了血液流向头部和面部。
4男性乳房肿胀:肺癌的其中一种,大细胞肺癌会导致人体荷尔蒙的改变,男性患者在接收到女性荷尔蒙信号时,乳房的大小会有女性乳房的发展趋势,如果用手触碰变大的乳房,会有压痛的情况。
“4个痛”
1肩痛: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压到了某条神经就会引起相应部位的痛感。胸腔出口位于肺尖端的上方,周围有很多神经丛,肩部的神经离肺部比较近,肿瘤如果压迫到这里,就会出现疼痛感,类似肩周炎的症状。但肺癌引起的肩膀疼痛和肩周炎最明显差别就是,肺癌引起的肩痛即便是在没有进行任何体力劳动或者物理刺激时,还是会频频出现,如果稍微留心,其实还是很容易发现的。
2嗓子痛:咳嗽是肺部不适最直观的基础症状,长时间咳嗽会引起嗓子疼痛。肺癌引起的咳嗽和普通咳嗽不同的是,普通咳嗽在治疗后会明显好转,但肺癌引起的咳嗽会越来越重,吃药也解决不了的。如果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连续咳嗽两周以上,并且痰中带血,那极有可能是肺癌在“作怪”。有一种分辨是癌症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好方法:当您认为您已经不再咳嗽了,症状却又突然开始了,这就要注意了。另外,吞咽困难有时也是肺癌的最初迹象之一。
3胸痛:与上面所说的肩膀疼痛类似,也是肺部肿瘤压迫所致。此症状多见于女性,近半数的女性肺癌患者会出现胸部疼痛的症状,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原因,神经被压迫的位置不同产生的痛感也是有差异的。当肿块出现在胸膜时,会发生不规律的钝痛;肿块在脊椎附近时,是持续性的点压痛;肺癌引起的剧烈咳嗽也会导致胸部间歇性的压迫痛。一些肺癌患者描述,他们咳嗽会引起胸痛,并且会向上延伸到肩部或手臂。
4腹痛:据相关统计显示,约20%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晚期时都会发生高钙血症。这是由于恶性肿瘤可能会转移到骨骼,从而破坏骨组织,将骨钙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钙过多就会使患者感到腹部的疼痛,同时,还可能会伴有便秘、口渴、痉挛、恶心等症状。
以上的“4肿4痛”都是肺癌早期的症状,如果没有相关医学知识的人,很容易忽视这些日常细节症状。曾经有的患者还问到过,听说肺癌出现后身体会出现三处瘙痒,是真的吗?答案是,目前临床上并没有任何数据能表明,肺癌会引发身体的瘙痒。但肺癌的确会导致皮肤表面出现异常变化,比如皮肌炎、蠕动环状红斑等皮肤病变出现。但是这些皮肤异常也只是肺癌引发的个别病例中出现的情况,不能当做主要症状。患者在患癌期间身体免疫力会降低,皮肤也容易被病菌侵袭,从而导致有有瘙痒的情况出现,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并不能当作肺癌诊断的依据。
说到免疫力,这里再次强调一下,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肺癌的关键,任何疾病都要以预防为先。而在提高免疫力方面,行之有效且非常重要、并且不太容易被关注的一个途径就是调节肠道微生态。正常的肠道菌群是人体健康的守护神,它能够控制人体的菌群平衡,从而促进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肠道微生态对人体免疫力的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大家都注重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以控制菌群平衡。肠道中特定的细菌物种可影响肿瘤的病理学;肠道菌群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宿主对于癌症治疗的反应;肠道菌群对肿瘤治疗相关的副作用也会有影响。调节肠道菌群对优化个体对癌症治疗(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的反应、相关的毒副作用易感性,提供了新的应对方法。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款对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非常有效的有益菌,脆弱拟杆菌BF839,它是一种活力极强的菌种,能够自动识别并激发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健康状态下抑癌的菌群占优势,发挥抑癌、抗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脆弱拟杆菌BF839是由辽宁省医药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专家组专家、微生物科学家张季阶教授于1983年9月从健康的婴儿体内分离出来的,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作为国家专利菌株,它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肠胃功能,而且能够在手术、化疗前后及过程中提高患者机体抗病能力,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还可以缓解疼痛、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克服多重耐药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