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患病的人或者其家人、朋友,都曾有这样的经历: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后,去医院检查,然后查出某某疾病。没错,很多疾病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舒服的症状,肺癌也不例外。癌症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发现就是晚期了,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是关键。肺癌之所以目前成为全球第一的“癌症杀手”,之所以死亡率极高,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早期发现手段,影响了早期治疗,约80%的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如何早期发现肺癌呢?有哪些征兆可以供我们参考,提醒我们早些关注、及时就医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肺癌早期症状常较轻微,往往不典型,甚至可无任何不适,一般并不产生症状,所以又叫无症状期,短则数月,长则几年,因人而异,此时患者很少就医,所以临床上很难发现。部分肺癌的早期症状只是干咳、胸痛、低热、咳血等一般呼吸道症状,这些症状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相混淆,很难引起患者的注意。中央型肺癌症状出现早且重,周围型肺癌症状出现晚且较轻,甚至无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肺癌的症状大致分为: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肺外症状、浸润和转移症状。这里先给大家详细介绍前两种:
一、局部症状:
局部症状是指由肿瘤本身在局部生长时刺激、阻塞、浸润和压迫组织所引起的症状。
1、胸痛
不同程度的患者胸痛的疼痛程度也是有区别的,而且这种区别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具体的个体素质有关。近5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模糊或难以描述的胸痛或钝痛,可由于肿瘤细胞侵犯或阻塞性炎症波及部分胸膜或胸壁所致,并且在呼吸、咳嗽时加重。如果是肋骨、脊柱受侵犯时可有压痛点,肿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可累计其分布区,而与呼吸、咳嗽无关。
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者约占25%。大多数情况下,周围型肺癌侵犯壁层胸膜或胸壁,可引起尖锐而断续的胸膜性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将演变为恒定的钻痛,持续、尖锐、剧烈,不易为药物所控制。另外,肩部或胸背部持续性疼痛提示肺叶内侧近纵隔部位有肿瘤外侵可能。
2、咳嗽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以咳嗽为首发症状者占35%~75%。可能是轻度干咳,或者仅有少量白色泡沫痰,也可能是严重咳嗽,痰液多少不等;慢性长期咳嗽病人一旦咳嗽性质改变,如变频或出现刺激性干咳,就要警惕肺癌了。对于吸烟或患慢支气管炎的病人,如咳嗽程度加重,次数变频,咳嗽性质改变如呈高音调金属音时,尤其在老年人,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3、痰中带血或咯血
大多数的肺癌患者的癌肿长大会影响支气管引流;肺部感染会出现脓性痰液,痰量也比以前增多。以此为首发症状者约占30%。肺癌咳血为间断性或持续性、反复少量的痰中带血丝,或少量咯血,偶因较大血管破裂、大的空洞形成或肿瘤破溃入支气管与肺血管而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咯血。
4、杵状指
肺癌的早期常见症状还可能会出现杵状指,杵状指亦称鼓棰指,表现为指、趾第一节肥大,指甲突起变弯,常伴有疼痛,切忌不可忽视。大多数在肺部手术后可消失。据国外报道,21%的肺癌早期伴有杵状指,通常杵状指与关节炎常同时存在,表现为肘、膝、踝、指掌关节烧灼样疼痛、活动障碍,可能出现水肿和胫骨、腓骨骨膜增生等,被称为类风湿关节样关节炎,在肺癌手术24小时后疼痛可以消失。
5、周身无力,食欲减退
多发性周身性肌炎为肺癌早期症状之一,据统计约85%的肺癌在无典型症状出现前,仅表现为渐进性周身无力,食欲减退,加重时会出现走路困难,卧床难起。同时还易表现出无明显原因的声音嘶哑伴气喘、半侧颈部明显浮肿、半侧眼裂变、眼脸下垂等。
6、男乳女化
男乳女化也常是肺癌的早期信号之一,顾名思义就是男性的乳房出现女性化,有一侧或两侧增大,甚至变得像女性乳房那样丰满。在国内,男乳女化通常容易被忽视,或被误诊为乳腺增生而做切除处理。在日本,有人调查了267例肺癌病人,其中早期出现男性女乳者占7.5%。
7、胸闷、气急
多见于中央型肺癌,尤其是肺功能较差的病人,约有10%的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
8、声音嘶哑
声嘶一般提示直接的纵隔侵犯或淋巴结长大累及同侧喉返神经而致左侧声带麻痹。声带麻痹亦可引起程度不同的上气道梗阻。有5%~18%的肺癌患者以声嘶为第一主诉,通常伴随有咳嗽。
二、全身症状
9、发热
以此首发症状者占20%~30%。肺癌所致的发热原因有炎性发热和癌性发热两种。(一)炎性发热,多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常反复发作,约1/3的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反复在同一部位发生肺炎。周围型肺癌多在晚期因肿瘤压迫邻近肺组织引起炎症时而发热。(二)癌性发热,多由肿瘤坏死组织被机体吸收所致,此种发热抗炎药物治疗无效,激素类或吲哚类药物有一定疗效。
10、消瘦和恶病质
肺癌晚期由于感染、疼痛所致食欲减退,肿瘤生长和毒素引起消耗增加,以及体内TNF、Leptin等细胞因子水平增高,可引起严重的消瘦、贫血、恶病质。以上都是肺癌早期的症状征兆。
在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方法外,还要注意肠道微生态的调节和情绪控制。正常的肠道菌群是人体健康的守护神,它能够控制人体的菌群平衡,从而促进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肠道微生态对人体免疫力的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肠胃不好或者是免疫力差,亦或者是肿瘤患者,建议大家都注重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以控制菌群平衡。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款有益菌,脆弱拟杆菌BF839,它是一种活力极强的菌种,由辽宁省医药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专家组专家、微生物科学家张季阶教授于1983年9月从健康的婴儿体内分离出来的,在手术、化疗前后及过程中可以提高患者机体抗病能力,改善患者肠胃功能,至今已经优化到第28代。临床试验证明,脆弱拟杆菌BF839作为国家专利菌株,能够自动识别并激发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健康状态下抑癌的菌群占优势,发挥抑癌、抗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