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肺癌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频率正在不断攀升,肺癌患者承受着身心的双重打击,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肺癌的发现大多数并不及时,很多人发现时已是晚期,更可怕的是肺癌常可向肝、脑、肺、骨骼系统、肾上腺、胰等脏器转移,不同部位的转移可以引起不同的症状,脑转移时可因压迫产生脑疝而危及生命。因此,预先了解肺癌的危害、症状、体征和临床表现等常识,对于肺癌的预防和治疗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临床上一般将肺癌按照发病率的高低,分为下列四种类型: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未分化癌、腺癌、肺泡细胞癌。其中前两种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多见于男性;后两种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多见于女性,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肺泡细胞癌又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腺癌。下面就先给大家介绍肺癌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
1、呼吸方面:如果癌细胞占据了肺的大部分,会对患者的呼吸产生巨大影响。
2、支气管方面:癌肿可以导致支气管阻塞,原本正常肺泡囊腔消失,影响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呼出,从而感到胸闷、气短。支气管中的神经相当的敏感,收到刺激时会导致咳嗽。就像平时吃饭的时候,遇到过这种情况:支气管内掉进一颗饭粒非常难受,然后我们会咳几声,将饭粒咳出来,这样就不会再咳了。不同的是,支气管内长出的癌块是不会被咳出的,所以常常会产生一阵阵剧烈的干咳,不容易停止,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咳血的现象,这就是最典型的肺癌的危害。由于癌症阻塞了支气管,导致内分泌物即痰液无法排除,细菌滋生出现肺炎,从而出现发热的现象,这种肺炎称阻塞性肺炎。
3、胸痛胸水:严重到一定程度可导致患者出现胸痛,也可能出现胸腔积液即胸水。胸水多了压迫肺脏,使患者的呼吸难度加大,相当难治。
如果肺癌得不到及时的控制,急速恶化下去,对患者的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有必要详细的了解肺癌的早晚期症状都有哪些,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
绝大多数的肺癌患者早期并无特殊症状,5%~10%患者甚至没有任何不适感,部分即使有症状,也仅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其症状往往缺乏特征性,以至于难以引起患者甚至医生的重视,这是导致肺癌患者不能早期发现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肺癌患者早期会出现一些症状,只是这些症状太过轻微或和平时的普通症状相似,患者自认为正常而未能引起重视有关。肺癌的临床表现各异,总结起来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和喘息、胸痛、胸部不适、体重下降、咽下困难、声音嘶哑、头痛、头昏或眩晕等。肿瘤发生转移时,可引起相应脏器功能受损。癌细胞转移至脑部时,可出现头疼、眩晕、呕吐、复视、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停止等;转移至骨骼时,会有局部疼痛和压痛;转移至肝脏时,易出现厌食、呃逆、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及腹腔积液等;转移至心血管系统时,可引起胸闷、气短、心慌、心悸等不适。
早期肺癌患者症状的轻重有无与肺癌发生的类型、生长部位、病变大小和生长速度有关,按发生的顺序初期症状通常为咳嗽、咳痰和咯血。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症状。如果咳嗽但不发热、也没有流涕或其他上呼吸道症状,咳嗽的时间超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5~7天的病程时,就应当警惕肺癌的出现了。
一、早期症状:
(1)咳嗽:前面我们举过例子,肺癌会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 一般多为干咳,无痰或少量白色泡沫痰,部分患者发生肺癌时可能出现咳嗽加重、频繁、咳嗽时的声音改变等,这些症状通常很容易因为不易鉴别而误诊。
(2)咯血:肿瘤炎症致坏死、毛细血管破损时会有少量出血,肿瘤侵犯和破坏支气管粘膜的毛细管或肿瘤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均可导致痰中带血,临床多为痰中带新鲜血丝或血点,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呈间歇或断续出现。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血而就诊的,早期肺癌少有整口咯血者。往往患者出现痰血时就会比较重视,从而进一步检查发现患有早期肺癌。
(3)胸痛:肿瘤如果位于胸膜附近,很容易产生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肺癌的早期胸痛不太强烈,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也不一定会影响呼吸。如果持续发生胀痛,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当侵犯到壁层胸膜时,疼痛加深且尖锐,呈针刺样,在呼吸或咳嗽时会更加严重。
(4)其它:如发热、胸闷气短、出现杵状指(趾)、骨关节疼痛等,均较少见。肿瘤堵住支气管后,轻者低热,重者高热,用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很快又会复发。
胃癌的晚期症状通常会出现面、颈部水肿;声音嘶哑;气促等。 晚期肺癌压迫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以产生更严重、更痛苦、更剧烈的器质性病变反应,给患者带来的身心压力也都是比较大的。少数肺癌,由于癌肿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综合征(杵状指、关节痛、骨膜增生等)、Cushing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肺外症状。虽然这些症状在切除肺癌后可能消失,但还是提倡大家,早发现早治疗,尽量注意提前预防与控制疾病。
我们的人体和外界的环境一样,都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就会导致这种平衡被破坏,而疾病往往就容易趁虚而入。肿瘤患者也一样,癌症是细胞受损长期累积的结果。肠道菌群的失调,导致人体微生态环境呗破坏,有害菌趁机占据了主导,从而引起各种疾病。据调查,肠道免疫占据我们人体免疫的70%,而人体第一道屏障就是肠道粘膜,肠道粘膜对健康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一种有益的肠道菌群叫做脆弱拟杆菌,它能够帮助我们弥补人体本身DNA的不足,帮助我们让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功能。脆弱拟杆菌BF839作为有益菌的一种,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从而达到机体平衡。只有重塑自体免疫微循环,才能够抵御肿瘤细胞的侵蚀。因此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在治疗方案中加入微生态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