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发布的《2020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中,深度调研了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11个类型的癌症患者在治疗以及康复阶段的生存状况。其中发现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副作用并不是恶心、呕吐,而是疲乏。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包括疲乏在内的这些症状,并给被这些症状困扰的病友们出一个可行的缓解方案。
癌症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患者产生疲劳的感觉,尤其是晚期的癌症患者比早期的癌症患者更容易疲劳,这其中可能包括癌症本身导致患者红细胞较低、癌性疼痛、或是例如乳腺癌与前列腺癌激素水平改变,从而导致患者疲劳。2020年6月4日,美国乳腺癌研究基金会和英国《自然》旗下《乳腺癌》在线发表西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报告,从分子水平探讨了乳腺癌患者乏力的真正原因。结果发现,无论治疗史或肿瘤分子亚型如何,乳腺癌都可引起人类骨骼肌分子变化。表明乏力本身就是乳腺癌的产物,而非抗癌治疗引起。针对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营养和代谢干预措施可能减轻乏力,并且改善乳腺癌女性的生活质量。
手脚麻木
手脚麻木是典型的神经毒性表现,可引起手脚麻痹的药物有铂类、微管蛋白抑制剂如紫杉烷类和长春花碱类,以及沙利度胺等。对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十分大,场子啊夜间发作,在受凉或劳累后情况会加重。 缓解方式:针对手脚麻木等化疗所导致的神经病变,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它非药物治疗手段,包括骨髓刺激、针灸、点来哦治疗等,都有一定的疗效。而在手脚麻痹期间,需要患者注意手脚的保暖,避免接触凉物,包括凉水、吃凉水果等。
乳腺癌晚期患者常会选用全身化疗的方式,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在化疗后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甚至有的病人会发生腹泻的症状。除了化学药物对胃肠道造成的刺激外,晚期乳腺癌的患者有一部分会出现脑转移的情况,脑转移面积如果比较大的话,可能会出现颅内高压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等症状,所以说当乳腺癌发生脑转移之后,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缓解方式: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恶心呕吐反应的可能小,则建议通过口服单种止吐药物治疗;如果产生恶心呕吐的可能极大,则建议使用三种止吐药物进行联合预防,如5-HT3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NK-1受体拮抗剂。如已经按医嘱服用有效的抗副作用的药物治疗外,还可通过一些注意事项进行缓解,例如在化疗前清淡饮食、每次少量进食、选择无刺激性的调料等方式也可有效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
乳腺癌患者关节疼痛常发生于内分泌治疗后,其主要治疗药物为芳香化酶抑制剂,人体减少了雌激素对骨骼的强健、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其不良反应就包括皮肤潮红、疲劳、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其中60%以上的患者均有关节疼痛的症状出现,一般是在治疗后2—3个月内,但一般半年后可自然缓解。但疼痛等不适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调查显示20—30%患者因骨痛而终止或改变了治疗。缓解方式:研究发现,运动干预可以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同时还能提高心肺功能。
在疫情期间,应该优先考虑选择毒副作用较低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对于已经接受完4到6个周期化学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如果出现不耐受的情况,可更换为口服药物如卡培他滨等,进行维持或换药治疗。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如果疾病稳定或缓解或者患者无法耐受,也可将原先的联合化疗方案替换为其中某一不良反应较轻的药物,进行单药的序贯治疗;尽量避免蒽环类、铂类等高致吐风险的方案,暂时替换成紫杉类、卡培他滨等致吐风险较低的药物。总而言之,疫情期间,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改变治疗策略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保证患者的疗效,减少患者往返医院频次、降低感染新冠风险。
图腾益生脆弱拟杆菌BF839,能抑制肿瘤细胞新生血管形成,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以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很多患者都是因为身体毒副作用明显,导致放化疗中断,或者术后体质明显下降,给癌细胞卷土重来的机会。在过去15年数据监测中,我们的方案能够帮助患者降低复发转移几率到3%以下。同时图腾益生粉剂每克所含活菌数量高达1亿,且能够促进有益菌定植肠道并繁殖,提升人体免疫,防止癌细胞扩散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