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之一,同时在很多研究中也发现,自闭症人群第一个出现的症状就是重复刻板行为,并且通常是在认知能力较低且早期蹒跚学步时期显现时就有所展现。因此,在过去的十年里,重复刻板行为被定义为自闭症的核心之一。但是大家真的了解哪些行为是重复刻板行为吗?产生这一行为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今日,图腾专家对此进行详细解答!
摇摆不定:自闭症患者无论是站立还是坐着时,都可能会左右摇摆或来回摇摆不定,这种行为还可能是肢体的某一部位所表现出来的,如摆腿等。在进餐或者乘车期间发生的频率会更高,但也有可能持续发生。
拍手或挥手:一些患有自闭症的人可能会用手拍打脸部。实际上,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拍手可能是孩子患有自闭症的最早迹象之一,快速的拍打可能会持续几秒钟或几个小时不定,一般在受到某些刺激下的情况会出现。
重复形式:一般在自闭症儿童中,他们的玩耍方式也与普通儿童有明显差异,更偏向于将物品以某种规律进行排列,并重复这一过程,或持续旋转、拆装玩具的某一部分。这些特征很是微妙,只有在生活中细心观察才能看出,但这种重复行为对孩子的日后影响十分大!
啃咬物品: 刚出生的婴儿用嘴去探索这个世界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婴儿的成长,口部神经逐渐退化,手部控制及眼部视觉神经的发展,将婴儿这种用嘴探索世界的方式逐步转化为用手探索世界!对于自闭症患者而言,神经发育滞后或者停滞,导致孩子的口部神经发育不计龄,生理需求停留在更小的阶段。同时,刻板和狭隘行为H还会导致这些自我强化功能的行为逐步固化。当这种行为持续到三岁以后,则可能表明孩子本身已经形成一种模式,需要进行干预。
言语重复:对于一些在现实语境中没有意义,或无法进行交流使用的词语、短句,在自闭症谱系人群中的使用频率却很高,这些词语可能来自于电视广告或广播中,常常在某一时刻,他们就会重复使用这些词语,但并无沟通的意义。
固定搭配:某些固定的搭配包括吃相同的食物,保持相同的时间表、穿相同的衣服、具有相同的互动方式以及坚持相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情况下从一种活动到另一种活动的过渡或更改也可能很困难。
单一的兴趣爱好:在自闭症谱系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对某一事物或爱好痴迷的情况,自闭症儿童有他们的兴趣和所爱做的事情,只是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往往不仅狭窄,且非比寻常。在这些孩子中,有的喜好收集某一特定物品,或者只对某一话题有反应。 重复和限制性的行为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并可能干扰一个人的生活,但是许多研究人员和治疗师认为,这些行为或刺激是有原因的。其中包括:过度刺激或刺激不足,自闭症谱系中的一个人可能无法像其他人群一样过滤掉多余的刺激。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可能嘈杂,视觉分散注意力,并且总体上感觉不舒服。重复的行为可以帮助使其易于管理。对于自闭症患者而言,当感到不安时,重复性的刻板行为会使他们得到一定的慰藉。
所有的这些都是自闭症孩子刻板行为的表现,更糟糕的是,只要违背了孩子刻板行为的意愿,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行为问题。自闭症的干预是一项长期的治疗,需要家长们的高度配合。这种训练不同于医药及手术等医疗手段,会立即就有明显的效果,这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同时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巨大差异,还要根据自身孩子的特征进行个性化的治疗。目前,国际和国内推荐的主要康复训练和教育方法有:行为分析法、具有结构化教育特点的自闭症以及相关障碍患儿治疗和教育课程、人际关系发展干预发展法。心理治疗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在医疗方面,科学家们发现肠道里有相当多的神经细胞,其数量仅次于大脑。肠道内的细菌可影响大脑功能,大脑与肠道之间可以通过某些神经递质实现连接,成为肠—脑轴。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占据肠道的微生物群落也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关键调节剂,肠道细菌种群组成的变化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多发性硬化症、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病(PD)等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会改变其中一些分子的水平,这些分子中许多作用于宿主神经系统,并且实际上在调节昼夜节律,焦虑水平和行为习惯中起关键作用。
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会导致免疫的激活,其中代谢产生的一些毒素和神经递质,进而影响大脑的语言认知和感知觉,造成这些功能的异常。目前可以通过补充脆弱拟杆菌BF839,实现对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调节,它是拟杆菌属下对人体最有益的一个菌株。它的代谢作用产生的酸可以调节和促进肠蠕动,防止致病菌的定植,阻止潜在致病菌及其毒素在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侵入,重塑自体微循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