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说话晚、或者不说话、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叫他名字,他不理人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是自闭症的表现呢?在这里为大家做一个普及,自闭症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征的表现。它还包括了持续的社交和沟通的障碍,以及狭隘的、局限的兴趣爱好,和重复、刻板的行为,这样一组特征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综合征。目前来说,自闭症的发病率仍然是比较高的,在全球范围内,大概100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可以通过以下3点,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查检测。
自闭症的显著特征
1.不看:孩子很少去看人,或者根本就不看人。不关注人,不关注周围的事物。
2.不指: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不会通过语言来沟通,也很少用眼神或手势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3.不应:在呼唤孩子的名字的时候,或者吩咐一些指令的时候,孩子好像没听见一样。甚至有时会让家长误解孩子的听力有问题。
答案是否定的,目前自闭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康复训练、教育、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并且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在治疗自闭症方面已有了新的突破。其中肠脑轴的发现为自闭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在我们脑内有超过1000亿个神经元,通过电信号进行联络、传递信息,大脑无疑是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然而,你觉得我们有几个大脑呢?多数人都会回答:当然是一个!但在科研人员眼里,在我们的身体上,是存在两个大脑的。大脑利用迷走神经,来连接和交流身体的许多部位,包括声带、心脏、肺和大多数消化道。专家们注意到,在肠神经系统中,80%—90%的神经纤维实际上是从肠道到大脑传递的。
肠脑轴的发现
现在,科学家们甚至相信,从食欲紊乱、关节炎到自闭症、抑郁症等一些列的疾病可能都是从肠道开始的。实际上,肠神经系统是一种广泛的网状神经网络,控制着整个消化道。我们常常以为多巴胺由大脑分泌,但是在肠道内,会产生超过50%的多巴胺,90%的血清素,影响我们的情绪。 国际权威研究发现,人体存在肠脑轴,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等通路,双向调节肠道与大脑,影响神经发育、认知、情绪、行为等,肠道菌群的代谢物质与自闭症有很大关系。当人体内肠道菌群处于紊乱失调的状态时,肠道这个“第二大脑”就会发出抗议的“负能量”信号,并迅速传达至人体第一大脑,大脑就会出现痴呆、焦虑、抑郁及孤独症等各种脑神经精神疾病。
在肠道微生态的干预方面,大家越早的认知,对自闭症儿童越早地进行干预,效果就会越明显。多项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多存在消化道问题,包括消化不良、严重挑食,甚至有异食癖等,同时还存在腹泻、便秘、肠漏综合征等诸多病症。这与自闭症儿童肠内病菌的过度增长相关,在我们的肠道内,存在着不同属性的微生物,有的可以帮助我们分解有毒物质、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我们将其称之为“有益菌”,然而有的还会分泌毒素、引起人体不适症状,这种我们称之为“有害菌”,正常人体中有60—400种细菌,而我们频繁使用抗生素、长期情绪消极等都会促使我们的有益菌消亡。一旦有害菌占据主导地位,肠道疾病也会随之而来,进而再通过肠脑轴原理,影响我们的行为、思想与情绪。
大多数关于自闭症的研究都深入研究了该病的遗传,神经和行为方面,但很少有人强调许多自闭症儿童和成人所经历的令人震惊的肠道问题。一些研究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表明健康的饮食和益生菌可以帮助缓解自闭症症状。一些科学家认为,儿童中的肠道细菌失衡最早可以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发现,并且通常是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因素。最近Nature杂志公布了一则研究:微生物通过肠-脑回路调节交感神经元。同时菌—肠—脑轴理论也证实了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努力研究的结果是,益生菌对无胃肠道症状的儿童也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有益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益生菌对一部分自闭症儿童的核心自闭症症状具有潜在的积极影响。
在中国,广医二院邓宇虹教授在会议上也分享了“脆弱拟杆菌BF839治疗自闭症”的临床试验,证实了该菌株可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认知、情绪、行为等。在小鼠实验中,去除小鼠中的某些特定基因,使其表现出一定的自闭症症状,再给一部分实验小鼠使用脆弱拟杆菌BF839,进行对照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脆弱拟杆菌BF839的小鼠表现活跃,增加了小鼠的探索行为,降低其焦虑感。同时,实验数据也表明,脆弱拟杆菌BF839改善社交性偏好、认知功能与记忆能力。在早期的临床观察中,也有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进行补充脆弱拟杆菌BF839进行干预,大概在6个月以后,再次进行自闭症评分检测时,均接近正常指标,改善状态良好。在多个实验中得到良性的结果,在临床上又有观察到对病人是有效的,所以在广医二院申请了用脆弱拟杆菌BF839对自闭症的课题,并且得到了肯定。其中大连图腾生物有限公司旗下专利—脆弱拟杆菌BF839,荣获众多相关荣誉证书。
健康人体内脆弱拟杆菌BF839占菌总量的32%以上,才能保持人体微环境的平衡。通过补充有益菌的数量,调节肠道微生态。脆弱拟杆菌BF839代谢作用产生的酸可以调节和促进肠蠕动,防止致病菌的定植,阻止潜在致病菌及其毒素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侵入。同时改善自闭症人群的便秘、腹泻等问题,还能促进消化,恢复肠道健康,通过肠脑轴的作用机理,达到情绪与行为的调节,减缓自闭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