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闭症(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推算,目前中国的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0—14岁患者或超200万,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随着自闭症人群的不断扩大,人们对自闭症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英国广播公司(BBC)针对不同人群录制了一系列以“请不要对我说”为主题的谈话节目,其中一期邀请了8位成年自闭症人士进行采访,围绕“自闭症人士最讨厌听到的话”进行讨论。打破了很多人对自闭症人士的刻板印象,并带我们更深入地走进自闭症人群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1.你看起来一点不像自闭症:自闭症属于神经系统性障碍性疾病,主要对患者的情感交流、语言表达、社交沟通形成一定障碍,对外在形象并不构成影响。
2.你的特殊能力是:自闭症患者发育状况各不相同,并具有不同的技能和喜好。但部分自闭症儿童会伴有发育迟缓的现象,有的可能生活自理都存在困难,虽然我们会听说自闭症患者中存在“天才”,但事实上,有“特殊能力”的自闭症患者只占10%—20%。他们的不凡主要来源于对某种事物的极大兴趣,使其在数学、绘画、音乐等领域展现出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3.每个人都有点自闭:人们普遍会有心情低落、不愿交流的时刻,但这并不表示这与自闭症患者相同,这种略带调侃的安慰并不适宜。
4.“自闭症人群无法感同身受:轻易去揣测他人会造成误解,但我们单纯地以为自闭症人群不与他人交流,就是不理解、不认同他人想法时,我们就陷入了对自闭症认知的误区,自闭症人群并非无感,他们需要更加努力的去感受外界,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对于他们的确有难度,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没有同理心。
5.再努力一点就和常人无异了: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但当对他人的某些做法不理解的时候就加以批判,请停止这种“双标”的行为。
6.你如何描绘自闭症: 自闭症人群个体差异性很大,有些人会认为自闭症是某种缺陷,但实际上,称之为“差异”更加准确。
7.自闭症带给我的好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闭症人群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样能实现自我价值。 这部纪录片通过采访自闭症患者,反映出我们对其误解的一面,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如何与自闭症人群相处。同时,这个采访主要是针对心理方面的解答,然而约1/3—1/4自闭症患儿合并癫痫,还有部分自闭症儿童经常会出现严重的消化系统问题,例如便秘、腹泻和呕吐。
与健康儿童相比,影响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是饮食习惯问题,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通常更喜欢食用一种类型或颜色,具有特定质地和气味的食物,拒绝尝试新的食物。与健康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的肠道和胃菌群组成也有所不同。为了解释自闭症的病因,已经建立了许多假说,将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自身免疫、病毒感染和药物相联系。肠—脑轴的概念也随之被发现,胃肠道和大脑之间存在双向信号传导,其中还涉及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组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情绪和行为,将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发现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功能的自闭症相关基因突变,会影响炎症反应并改变肠道神经系统,导致胃肠道蠕动和结构异常。
根据最近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通常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儿童相关的发育和行为功能,例如感觉敏感性、攻击性和睡眠障碍、可能与胃肠道症状的非言语表现有关。同时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所以及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的副教授克里斯蒂娜·乌诺达尔(Christine Wu Nordahl)说:“问题行为可能是儿童胃肠道不适的一种表现。胃肠道症状通常是可以治疗的,因此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闭症儿童中胃肠道症状的普遍性。” 胃肠通透性增高被认为是引起炎症性肠病和自闭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使肠道黏膜恢复健康,实现调节情绪与行为的目的。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肠道微生态会产生何种失衡?在我们的肠道内,存在着不同属性的微生物,有的可以帮助我们分解有毒物质、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我们将其称之为“有益菌”,然而有的还会分泌毒素、引起人体不适症状,这种我们称之为“有害菌”,正常人体中有60-400种细菌,而在我们频繁使用抗生素、长期情绪消极等都会促使我们的有益菌消亡。一旦有害菌占据主导地位,肠道疾病也会随之而来,那么我们如何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呢?
健康人体内脆弱拟杆菌BF839占菌总量的32%以上,才能保持人体微环境的平衡。通过补充有益菌的数量,调节肠道微生态。脆弱拟杆菌BF839代谢作用产生的酸可以调节和促进肠蠕动,防止致病菌的定植,阻止潜在致病菌及其毒素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侵入。同时改善自闭症人群的便秘、腹泻等问题,还能促进消化,恢复肠道健康,通过肠—脑轴的作用机理,达到情绪与行为的调节,减缓自闭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