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秦曾因种植牙而被误认为患口腔癌,这与他平时给人的印象相关,长时间嚼食槟榔、烟不离手,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让齐秦的这次换牙之旅也不简单,据悉,此次齐秦换牙数量可达24颗之多。然而,你能想到吗?虽然年龄相差巨大,但一个6岁的小男孩,竟然与齐秦有着类似的经历,牙齿全部变黑脱落,最终确诊患口腔癌。
6岁的小涛(化名)每天都喜欢吃一点零食,父母觉得零食不健康,对孩子的身体不好,于是就想着拿什么水果代替。正好那天跑长途货车的孩子爸爸回来,从兜里抓了几颗槟榔吃,被小涛看到了,就吵着也要吃。家长寻思,这槟榔是水果,比零食健康,就给孩子吃了,孩子一吃还上瘾了,就这样,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面,都时常能看到父子俩一起嚼槟榔的画面。谁能想到,一颗小小的槟榔,最后竟是导致孩子满口黑牙,并患口腔癌的罪魁祸首。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警惕哪些坏习惯,来警惕口腔癌的发生呢?
1.吸烟:吸烟是口腔癌首当其冲的诱发因素,香烟中具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香烟气体中包括有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烷烃、烯烃、芳烃、含氟烃、硫化氢、氨,亚硝胺等,香烟气溶胶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和焦油,焦油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香烟烟雾中还含有1000种—2000种芳烃和诱变剂及铀,钍、226镭、40钾、21铅、210钋等多种放射性核素。 在受到香烟中化学物质侵害的同时,还会受到物理伤害。这是由于烟草在燃烧中温度非常高,高温对口腔黏膜的持续刺激造成黏膜受损,香烟的燃烧由于品种不同,燃烧的最高温度有所不同,而且各燃烧区域的温度也不同。一般香烟中心部位温度高达700℃—900℃,而烟卷的燃烧边缘温度在200℃—300℃之间。吸烟时中心温度要比自由燃烧时高,要保持香烟的燃烧中心部位必须是在700℃以上。常年高温导致吸烟人的口唇是暗紫色,唇癌的发病率也极高。据调查单纯饮酒者发生舌癌占38%,如果同时吸烟可以增加到78%。所以戒烟酒是预防口腔癌和舌癌的最好方法。
2.口腔卫生:口腔卫生比较差、营养不良以及异物长期刺激或者黏膜白斑等一些疾病有一定关系。尤其患者经常不刷牙,口腔卫生比较差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而长期反复发作的口腔疾病,则会使患者口腔癌的发病几率非常大。
口腔癌包括很多部位,比如说最常见的是舌癌、口底癌、牙龈癌、颊黏膜癌等都可以发生癌变。日本横滨市举行的日本癌症学会上的一篇报告显示:每天保持刷牙2次以上的人,发生口腔病变的几率比每天只刷牙1次的人低30%。没有刷牙习惯的人患癌概率更高,是普通人的2倍。除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外,检查龋牙周围有无食物残渣,并用漱口水清洁口腔。
早期口腔癌手术进而放疗效果是一样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单一的治疗手段就可。中晚期的病变主张手术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放疗可以是术前,也可以是术后。对于不能手术,局部区域比较晚的病变,在没有远处转移的情况下以同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在此期间,需要注意:放疗前,常规要进行口腔的处理,比如拔除严重的龋齿,或者断了的牙根。但是如果龋齿与断了的牙根在肿瘤中或者在肿瘤周围,可以不进行处理,以免刺激肿瘤的生长。同时主张核磁和CT相结合,头颈部肿瘤发生第二原发癌的概率比较高,口腔癌也不例外,其中多见的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肿瘤。所以对这两个部位的肿瘤也应该进行排除。
口腔癌放疗并发症
1.口腔疼痛:放疗后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水肿及溃疡所致,部分患者溃疡后还可见出血。
2.味觉异常:放疗后口腔味道感觉异常,影响食欲及进食量。
3.全身反应:如白细胞低下、血小板低下,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肝功能影响。
4.口干:因为放射治疗后,唾液腺功能消失,导致患者需要长期甚至永久地通过饮水来解决口干的问题。 据报道口腔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50—60%,早期患者可以达到80%甚至更高,而晚期患者可能30%都不到。但是由于肿瘤的特殊性,具体的预后情况与年龄、性别、不良习惯、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多种影响因素相关。对患者个人而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肠道微生态干预,可以提升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缓解放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在美国,早已将微生态治疗纳入到肿瘤患者治疗方案中。其中,由图腾抗癌研究所研发的脆弱拟杆菌BF839是国家专利菌株,所制成的图腾益生液属于新资源食品,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首个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微生态制剂。同时提升肠道微生态,全面吸收营养,微生态菌群对患者康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重塑自体免疫微循环。补充图腾益生脆弱拟杆菌BF839,可将口腔癌复发转移几率降低到3%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