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我们口腔里面的任何组织,如舌体组织、颊部、牙龈、口底、鄂部、软鄂等等。这些组织的上皮发生的癌症,我们称为口腔的鳞癌。而来源于我们口腔鄂部的小涎腺、以及我们的颌下腺、舌下腺等腺体来源的称之为腺癌。鳞癌这种癌症常见的发病原因以口腔内部组织的刺激为主,比如说我们义齿的刺激、残根残冠。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口腔溃疡,一般口腔内出现溃疡两周左右会逐渐好转,如果两周后还没有高度愈合,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图腾益生专家告诉我们口腔癌的形成又与哪些因素相关呢?
1.槟榔
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很受热带地区人们的欢迎,是一种代替香烟可以使人轻微上瘾的食物,很多人在长期食用后对口腔的损害很大,调查分析显示88%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槟榔的习惯。印度是消耗槟榔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口腔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口腔癌也被称之为“嚼出来的癌症”。主要原因是由于槟榔中含有槟榔素,会刺激口腔黏膜,口腔黏膜在长期的刺激下会产生黏膜增生与过角化,这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槟榔素在口腔中还会进行内生性硝化作用,形成多种硝铵,残留在口腔中诱发口腔细胞的癌变,最终形成口腔癌。
2.吸烟
吸烟不仅会导致肺癌、喉癌,还与口腔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香烟中所含有的焦油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与烟雾会使味蕾受损、刺激唾液腺促使发炎,吸烟后可使咽喉中的温度从37℃增加到42℃,对黏膜微度烧伤而产生慢性热创伤,最终则导致喉癌。种种刺激使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角质层的逐渐增厚可诱发黏膜白斑,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发展为口腔癌。同时香烟中的焦油一部分溶于唾液后损害唾液对人体的保护作用,随唾液流入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细胞造成持续伤害。在此提醒各位吸烟者,一旦观察口腔黏膜部分发白,用舌头舔时有涩感,并伴有口腔溃疡、口腔出血和疼痛等症状时,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检查
3.吃烫食
口腔、咽喉包括食道表面都是很脆弱的黏膜,不适合接触过分烫的饮料或者食物,太烫的饮料或者太烫的食物可能会造成口腔、咽喉部的黏膜的烫伤,甚至引起溃疡,或者导致炎症反复感染。被烫伤的黏膜出现坏死后脱落形成溃疡,长此以往,加速了细胞繁殖的过程,增加了患口腔癌的风险。
4.饮酒
饮酒会增加患口腔癌和口咽癌的风险。在每10名口腔癌患者中,约有7名饮酒过量。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四杯或更多酒的人患口腔和咽癌的风险是从未喝过或仅偶尔喝酒的人的五倍。同时酒精已经被公认是近50年口腔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大约75%的上消化道癌症相关。所有类型的酒精饮料,包括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啤酒、鸡尾酒和白酒,都与癌症相关。喝的越多,患癌症的风险就越高。饮酒时,身体会将其分解为一种称为乙醛的化学物质。乙醛会破坏DNA,并阻止身体修复受损的部分DNA。当DNA受损时,细胞会开始失去控制地生长并产生癌细胞。
5.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这时可以用一些抑菌液清洁口腔卫生,同时可以在放化疗后缓解副作用导致的口腔溃疡、慢性咽炎及过敏性咽炎,修复受损组织。
口腔癌的治疗取决于癌症的位置和阶段,以及患者整体健康状况。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射线和化学疗法。 手术切除肿瘤:医生会切除肿瘤以及周围的健康组织边缘,以确保所有癌细胞都已清除。较小的癌症可通过较小的手术切除。较大的肿瘤可能需要其他辅助治疗。 手术重建口腔:切除手术后,可能会建议进行重建手术来重建口腔,以帮助恢复说话和进食的能力。会从身体其他部位移植皮肤,肌肉或骨骼的移植物,以重建口腔。种植牙也可以用来代替原生牙齿。 手术后经常使用放射疗法。一般情况下,放射治疗可以与化学疗法相结合。这种组合可提高放射治疗的效率,但同时也会增加副作用。放射治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口干,牙齿腐烂和颌骨损坏。
肠道微生态干预,可以提升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缓解放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在美国,早已将微生态治疗纳入到肿瘤患者治疗方案中。其中,由图腾抗癌研究所研发的脆弱拟杆菌BF839是国家专利菌株,所制成的图腾益生液属于新资源食品,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首个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微生态制剂。同时提升肠道微生态,全面吸收营养,微生态菌群对患者康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重塑自体免疫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