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流传过这样一段话:暴躁会存在子宫里;压力会存在于肩颈;郁闷会存在乳房里;委屈纠结会存在胃里;思维太敏感皮肤易过敏……每个关注健康的人都应该能看得出,这段话虽然简短,但蕴含了很多的总结和启发,正如其所描述的,在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张关于情绪的地图。坏情绪往往能够在不经意间伤害着我们的身体!
有研究指出,与情绪有关的疾病,目前已多达200多种,70%以上的人会遭受到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比如,有的人一紧张就胃疼,常受批评的人爱得关节炎,长时间的怨恨易诱发肿瘤……等疾病。怎样控制好情绪,不让它们在身体里作怪呢?这也是肿瘤患者及家属在临床治疗与心理治疗及干预中,最普遍最纠结的一个问题,无论多好的治疗手段,如果患者的心理没有调整得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都将受到巨大影响。情绪与癌症的发生、发展与恶性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良的情绪会牵动全身细胞的运转,使人的内在整体机能紊乱,从而诱导疾病的发生。因此,癌症患者不仅要医病,更要医心。
癌症患者按心理学的角度通常会经历哪些心理变化呢?
当被诊断出癌症(或癌症复发)时,患者的情绪反应可能会以一段焦虑不安的时期开始,其特征是越来越混乱。个体会经历睡眠和食欲紊乱、焦虑、沉思和对未来的恐惧。然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至少有一半被诊断为癌症的人又会慢慢成功地适应。具体说来,癌症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否认期——医生,您搞错了吧?
看到病理单上“癌”字出现时,几乎每位患者确诊时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拒绝相信的,通常反复地问医生:“医生,你搞错了吧,我怎么会得肺癌?”患者会因无法接受患癌的事实,而认为医生的诊断错误,寻求更优秀的医院的诊断,怀着侥幸的心理企图逃避。
这时我们作为患者的家属或医护人员可以应用认知疗法,通过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内心的痛苦,找出影响患者心理行为的错误思维方式和认知,再通过认知重建纠正这些错误。患者可以通过询问医生、阅览书籍、咨询病友等方式,主动了解癌症疾病特点、病程、预后和各种治疗的基本知识,理性面对即将接受的治疗过程,避免持续处于对癌症未知的恐慌之中。
也可以采用心理支持治疗的方法,学习如何与医务人员合作、积极应对各种的副作用,获取正确的医学知识和心理治疗,正面面对事实,换被动为自知、自治式治疗,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
二、愤恨期——老天凭什么这么不公平?
在确诊为癌症后,患者往往会表现出异常的愤怒和悲痛,很多患者会抱怨:“我从来不抽烟,不喝酒,为什么我会得癌症”,“老天爷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我还这么年轻就让我得这病”,“得了**癌,我特别生气,凭什么是我呢”……还有的患者,甚至将这种不满发泄在家人、医生等周围人身上。
处在“愤怒期”的患者,有时明知乱发脾气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这时建议采用“家庭心理治疗”的方式,有些癌症不光影响到自己,还会影响到家庭,甚至被家庭的外因所影响。夫妻或家庭可以通过共同参与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康复相关的咨询与被指导,同时与家人多交流,做好共同抗癌的心理准备,把家人作为坚强的后盾,为了家人及生活目标而努力的活着。
三、抑郁期——我还有未来吗?
患者对自己患癌无疑后,常常表现出忧伤、哭泣、沉默,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对于治疗和生活都变得消极。同时患者的心理活动会在此时期十分矛盾,一方面留恋过去的人生,惦念放不下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会想到自己要面对治疗的副作用,想到自己家里经济压力巨大,想到自己的未来没有前途和光明,便会产生难以言表的悲伤,更有甚者,放弃治疗,产生轻生的念头。
这时,患者可以选择“安慰疗法”,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散步、聊天,及时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愉快,想想生命里美好的事情,看到生命的珍贵之处。
也有些出现焦虑的患者,可以通过专业医生的“催眠疗法”用言语暗示和助眠的方法使自己处于类似睡眠的放松状态,然后进行类似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方法,以解除或者缓解患者的疼痛、痛苦和忧郁。
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包括冥想、瑜伽、太极等放松训练,解除精神紧张。
四、妥协期——我一定好好治疗!
经历一个时期的诊治与周围的情境的适应,患者终于接受了自己的“患者”角色,从愤怒转入妥协,心理趋于平静、友善,开始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该时期也可以叫“磋商期”或“合作期”。但有时,患者往往出现过度求生的情况,也就是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方法,都想进行尝试,甚至求神拜佛保佑自己疾病好转。
面对这种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不妨采用“心理暗示疗法”,利用言语、动作,每天暗示自己一定会好的,接触心理的压力和负担,加强治疗的效果。
也可以配合“音乐疗法”,通过聆听、欣赏乐曲,改变心态,可以提高患者的疼痛耐受力,增强手术、治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的免疫功能,有助于康复。
五、接受期——我要绚烂多彩的活着!
很多人最终意识到悲伤、惧怕、逃避都是无用功,不如勇敢地接受事实,于是表现为愿意接受治疗,并对各种疗法寄予很大期望。大多数患者进入“接受期”后,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患者可以通过“团体心理治疗”的方法,在团体中通过知识共享、病友互助、相互鼓励的方法,增加康复的信心和抗病的意志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向着绚烂多彩的生活努力。
心理建设对肿瘤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患者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上述几个阶段的癌症心理反应,都是正常的,需要我们家属及看护人员对患者多关心、多引导,家属及亲人的心理建设,也是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据统计,有50%的患者面对肿瘤时,由于对疾病过度恐惧,因其缺乏良好的生理应激能力而被“吓死”;而相反,能够坦然对待肿瘤,积极配合与癌魔战斗的患者,不仅可以延长生命,更能让带瘤生存“奇迹”出现的机率提高。积极的心理建设是治疗肿瘤的基础,只有心理达到健康状态,才有利于后续治疗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