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词总是让人心生恐惧,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总是存在着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误解,然而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很大一部分是可以被治愈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病症长期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都造成极大影响的疾病,它在人们心中与对癌症的恐惧不相上下,这就是常被人们称为“不死的癌症”——红斑狼疮。仅我国就有超过100万人口正在承受着这种痛苦,但随着 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的方式也在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进。多种疗法共同配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与否,看重的是平衡二字,当免疫系统过于薄弱时,无法阻止外来病毒的侵入,造成疾病的产生。但是当免疫系统亢进时,又会对自身的健康细胞发起攻击,形成例如红斑狼疮等风湿类免疫疾病。对于如何发现身体的异常,平时的体检是必不可少的。在常见的血常规及尿常规中就可见端倪,像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数量减少,及有可能是由于体内的B细胞无法识别自身细胞所攻击所致。在尿常规检查中,原本应该存在在血液中的葡萄糖 、蛋白质、红细胞等物质含量升高,也要多加谨慎,肾主要功能为过滤血液中的杂质,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当以上物质含量升高,说明肾脏出了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自身抗体,为是否是B细胞开始攻击自身提供依据,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进行确诊及相关治疗。 红斑狼疮的本质病因是由于体内的B细胞被异常激活,产生对抗自身抗体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症,所以在治疗方面目前可分为抑制B细胞的活性及控制B细胞的数量两大方向。研究数据表明,在调节自身免疫方面,B细胞与分泌抗体的浆细胞相比较而言更为突出,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在淋巴细胞的生存、增殖、分化和转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发现将异常的bcr信号与特定的疾病病理联系在一起,包括B细胞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抑制bcr信号通路可能为B细胞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前途的新策略。这期“国际免疫学评论”的重点是非典型B细胞受体信号,它在免疫疾病和癌症中的作用,以及它对潜在的治疗干预的影响。这些研究不仅证实B细胞在多数自身免疫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也揭示了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新型药物的前景。
通过对免疫系统的不断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宿主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宿主的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对机体的抗病毒活性有一定的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与宿主的关系受饮食因素的影响。膳食中的营养物质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为微生物代谢提供基质。宿主吸收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在许多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肠道微生态与人类的饮食和健康密切相关。人类和我们的微生物共生体应该被认为是“超级有机体”。有些微生物会引起疾病,但绝大多数微生物要么无害,要么在人类的发育、生理、免疫和营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斑狼疮常规治疗多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往往有较大的毒副反应,临床需求远远不能满足。图腾益生液中的主要成分脆弱拟杆菌BF839具有使辅助性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达到平衡状态,机体免疫系统发挥正常功能。从而对由免疫系统不正常引发的红斑狼疮发挥有效作用。脆弱拟杆菌BF839存活率高,达到肠道后存活率仍可达到99.6%,耐胃酸、胆汁,可在肠内定植。因其是自体菌,安全无副作用,经过大量的短期、中期、长期遗传学毒理、病理实验证明脆弱拟杆菌BF839食用安全。 当患有红斑狼疮时,感染的风险增加。还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心情沮丧或焦虑。手指在冷的时候会变苍白或变蓝。出现雷诺综合症。思维上变得健忘或难以集中注意力。还有可能患上肾脏病或肾衰竭。高血压或动脉狭窄会导致心脏病或心力衰竭。出现出血问题,如贫血。你的腿上可能会有血块。血栓可能传播到心脏或大脑,并导致危及生命的问题,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红斑狼疮患者还需日常多加注意,在饮食上应该以清淡、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鱼虾、海鲜的摄入,以免出现过敏反应或疾病复发,生活中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的刺激。保持室内的通风,避免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现象,保持良好的休息时间。避免使用避孕药等可能诱发狼疮的药物;缓解期才可作防疫注射,但尽可能不用活疫苗。戒烟酒,避免使用刺激较大的化妆品。红斑狼疮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服药,在症状好转期间也不可擅自停药,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由内而外的调节自身的免疫力才是长久之计。脆弱拟杆菌BF839占肠道菌群的32%,是大肠杆菌的100-1000倍,且繁殖能力强,可在肠内有效定植,避免有害菌占位,机体吸收脆弱拟杆菌BF839并不需要额外耗费能量去分解、消化和吸收,直接参与机体内作用与代谢。从而对由免疫系统不正常引发的红斑狼疮发挥有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