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益生专家详指出肠癌是位于胃肠道中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一般多发于中年人。但因为结肠癌早期症状并无特异性,因此结肠癌占误诊病例的15%,绝大部分人群在发现结肠癌时,基本已到了中晚期。可以说结肠癌的症状会随着结肠癌患者具体病情的发展而愈加明显,常可出现腹泻、黏液便、脓血便、腹胀腹痛等症状,如出现感染症状则会出现发热等中毒症状,而这些症状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相似,故而在临床上极易引起误诊。特别是年龄段偏低的患者,更容易忽视结肠癌的存在。
而我们常说的结直肠癌通常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两种不同类型的癌症,目前结直肠癌在全球拥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约有5%的结肠癌是由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综合征引起的,并遗传突变促使上皮细胞变成了恶性肿瘤。腺瘤和息肉是最常见的结肠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结肠息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发生于乙状结肠,其主要症状为便血,部分患者会出现脓血样便病症。如患者不及时做纤维结肠镜活检病理检查,则会在临床上将息肉样结肠癌误诊为结肠息肉。而腺瘤相较于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更高,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是最有效的鉴别方法。
1、 粪便检查
检查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粪便检查查看受检者的M2丙酮酸激酶值,如若受检者的M2丙酮酸激酶值比一般人要高10倍以上,那么受检者就要警惕结肠癌的患病几率了。
2、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目前所有的肿瘤诊断方式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患者体内是否有肿块、肿块大小、位置等具体情况。影像学检查包括的项目较多,比较常用的就是我们熟知的B型超声扫描、CT或MRI检查等,而具体需要采用哪一个项目,一般根据结肠癌患者个人情况及相关病情决定。
3、 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肠道的情况,比如患者的肠壁有没有出现变硬的情况,或是我们体内肠道粘膜有没有受损以及是否出现堵塞、变窄等,而这些情况的确定对我们判断病情以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都有着很大意义。
4、 内镜检查
结肠癌患者一旦出现便血或大便习惯的改变,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结肠癌的检查应及早进行常规纤阿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不但可以有效发现结肠各种类型的病变,还可以采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以免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延误结肠癌患者的病程。同时结肠镜检查可以降低结肠癌患者68%~88%的死亡率,可做结直肠癌早筛方式使用。总体来说,结肠癌一般可以通过这四项检查确诊,一经确诊要积极配合治疗,才会有治愈的可能。结肠癌并不是不治之症,只有及时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结肠癌的相关病情,尤其是高危人群,结肠癌的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而在过去的十年间,不少研究发现人体的肠道菌群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并就微生物的存在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已得到证实。因此,我们常说结直肠癌的发生经常和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饮食、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健康的肠道菌群是维持宿主对病原体防御的必要条件。肠道菌群的紊乱失调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和产生毒性代谢物而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我们人体中的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组成了肠道各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特性,可以说它是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肠道微生物既能与我们协同工作维持机体健康,也可促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在结直肠癌研究中有理论明确表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微生物则可以通过调节干细胞和产生影响糖酵解或免疫反应的代谢物,引起炎症,促进细胞增殖,影响宿主的细胞微环境。
因此,肠道菌群与结肠癌的发生率密切相关。而益生菌作为肠道菌群重要的组成成分,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系统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直接抑制肿瘤相关分子的产生,对人体起到预防结肠癌的作用。同样益生菌可以保护我们的肠道系统,有益于微生物为机体提供维生素、矿物质等必要营养物质。
而脆弱拟杆菌BF839作为脆弱拟杆菌目下对人体最有益的一个菌种,其本身具有抗癌抑制肿瘤生成、提高免疫系统、清除体内抗生素等作用。它可以通过调节和促进肠蠕动,防止致病菌的定植,阻止潜在致病菌及其毒素在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侵入。同时对结肠癌患者而言,脆弱拟杆菌BF839调节肠道微生态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细胞微环境,提升人体免疫系统,以此增强抑制肿瘤能力。结肠癌早期症状虽不明显,经常会被遗漏,所以我们应该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查,避免出现漏病的情况。当然除必要检查之外,我们还应在日常生活中自主提高自身免疫系统,并改善饮食、生活习惯,以此防止体内肠道菌群的失调。而结肠癌患者也可适当补充图腾益生脆弱拟杆菌BF839帮助自身改善上皮屏障功能及调节免疫等方式,对腹泻进行控制,减轻对胃肠道的损伤,以此缓解结肠癌带来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