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平时吃东西时,偶尔一次被噎是正常的,但如果频繁感觉进食、吞咽困难,有一定的黏附感,就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食道的位置有这种黏滞感,很有可能就是食管癌的信号。
吞咽时,食道的肌肉壁会变紧或收缩,从而将食物和液体从口腔推入胃中。食道粘膜下层的腺体会产生粘液,这有助于保持食管内部湿润并为吞咽提供润滑。当食道内出现癌变时,早期的非常小的肿瘤通常不会引起症状。随着肿瘤变大和食管宽度变窄,患者通常会吞咽困难。食管癌患者的咽部梗阻感临床表现为,进食米饭或瘦肉等干性食物时,吞咽后下降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阻挡感。部分咽喉部未出现病变的患者,如胸中段食管病变或头颈部病变,也可出现吞咽时的梗阻感。每个患者对咽部哽咽的感受不同,存在个体差异。
食管癌能治愈吗?
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特别是我国处于食管癌的高发区,发病率甚至位居世界第一。但这并不表示,食管癌是不可治愈的。食道癌能否治愈与癌症分期有关,通常较早期和部分中期的食道癌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尤其是通过食管癌筛查所检测出来的早期食管癌,通过手术就可以解决问题。其中原位癌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与药物辅助的情况下,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5%以上。反之,恶性程度高,手术后治疗效果差,个体的抵抗能力差,恢复较差的话,生存期的时间要比较短。
食管癌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类型取决于食管癌的类型(鳞状细胞癌或腺癌),分期以及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如果患者存在诸如心脏病或肺部疾病之类的健康状况,则手术和麻醉风险很高,可能并不适合手术治疗。
化疗及放疗:可以在手术前进行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以帮助缩小肿瘤。
靶向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检测肿瘤以查看是否存在类似HER2的基因。靶向药物可以附着或结合到肿瘤细胞上的不同蛋白质部位,并抑制肿瘤的生长。
内窥镜治疗:如果是早期局部肿瘤且没有扩散到淋巴结或远处器官,则可通过内窥镜检查手术切除肿瘤。
光动力疗法:光疗法可用于治疗尺寸较小且尚未扩散或转移的食道癌。在这种治疗中,将光敏药物注射到体内,然后被细胞吸收,在那里它们可以持续两到三天。但是,癌细胞似乎使药物的浓度保持更长的时间。当患者暴露于激光下时,药物就可能会杀死癌细胞。这种类型的治疗受到限制,因为光线无法深入人体,仅对小型肿瘤有效。目前,光动力疗法已被批准用于食道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食管癌患者吃不下去饭怎么办?
根据食管内其肿瘤大小的差异,患者哽噎感的轻重也会有所不同,对于缩窄性的病人,或者说巨大包块的病人,甚至会出现吃不下饭的情况。第一种方法,可以进行介入下的食道癌做支架手术,此种情况可以将堵塞的食道进行支架支撑之后可以适当进行流食,有利于患者解决饮食吃饭的问题。第二种方法,也可以采取局部的放、化疗将局部肿大或者侵入的食道癌进行彻底杀灭,也能够减轻患者食道狭窄问题,间接解决吃饭的问题。第三种方法,通过胃造瘘的方式直接进行造瘘管的食糜或者食物汤类直接进入胃肠道,能够有效缓解食道癌不能进食,吃不下去饭的情况。
手术后可以平躺和弯腰吗?
当患者做完食管癌切除手术后,要做一个消化道的重建。也就是说把(胃)接起来有可能接到胸的最高点,也可能接到脖子上,但是接上以后,患者消化道的位置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时对于睡姿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最好是把床或枕头垫高一点,避免胃反流。
研究人员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口腔的整体细菌构成会因吸烟,大量饮酒,饮食和牙龈疾病或胃反流而改变,从而影响食道腺癌或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同时在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中,人们发现益生菌在预防癌细胞突变过程中扮演着积极角色,具有清除与吸收有毒物质的作用。科学研究认为,益生菌在预防癌细胞突变过程中扮演着积极角色。首先,益生菌可以制造防御物质,并为之解码;其次,它可以吸收有毒物质,并减弱其毒性;更重要的是,它会让身体远离有害细菌,而这些有害物会吸附无害物,并将之转化为致癌物。
建议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微生态疗法,补充脆弱拟杆菌BF839,可提升治疗效果,重塑自体免疫微循环,同时可将癌症复发转移几率降低到3%以下。1983年9月我国生物学家张季阶教授,首次从健康的婴儿体内分离出的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三十多年基础试验和临床试验证实,该菌是无毒无遗传毒性的有益菌,将其命名为脆弱拟杆菌BF839,至今已经优化到第28代。脆弱拟杆菌BF839,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放化疗前后及过程中,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疾病的微生态疗法,还能够有效促进身体的代谢功能,增强血液流动及排毒的能力,增强机体抑制癌细胞增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