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放疗不会引起疼痛,但是有些疾病因为照射的剂量比较高,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的溃烂而引起疼痛,食管癌患者放疗10次左右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水肿期,局部食管肿瘤会出现水肿,引起进食困难加重同时伴有胸骨后疼痛的感。
一、放疗疼痛怎么办?
放疗后产生的疼痛,是因为放射之后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形成,该种情况是可以使用镇痛类药物。因为该种疼痛不会因为明显的内科疾病而导致,可以使用一些轻度的解热镇痛药。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选择使用中等和强度比较强的镇痛药物,比如曲马多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注射类的麻醉药物。但是这类的药物不建议自己在家使用,可以到医院在咨询疼痛科医师的指导之后,然后再进行治疗。这样既可以缓解自身的疼痛,又可以避免摄入药物过多而引发的不良反应。
二、放疗期间注意事项
1、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节,如患者配合度很高,很多反应就会减轻;
2、患者营养状态,当患者身体条件、身体素质保持在比较良好的状态下,治疗就会很顺利的完成。现在已经开展肿瘤全病程营养干预,对患者非常有益,很多患者由于营养改善,使整个放射治疗很顺利;
3、患者在治疗时,能够结合现有的其它手段,比如同步化疗,对很多肿瘤患者来讲,获益非常大。现在还有其它一些手段,比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如果能够运用得当,患者疗效非常好。
三、肠道微生态建设提升肿瘤治疗效果
有益肠道菌群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早在2015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文章,美国团队发现抗 PD-L1 单抗治疗在基因相似的 Jackson Laboratory (JAX)小鼠中比在 Taconic Farms(TAC)小鼠中更有效,原因在于肿瘤特异性T 细胞应答在JAX小鼠中显著高于TAC小鼠。而双歧杆菌通过增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的活化,提高 TAC小鼠抗肿瘤作用。DC 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它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法国团队研究表明抗CTLA-4 单抗不能抑制无菌小鼠或抗生素治疗小鼠中的肿瘤生长。而类拟杆菌、脆弱拟杆菌和洋葱伯克氏菌可增加 Th1 免疫应答,促进瘤内 DC 的成熟,恢复小鼠对 CTLA-4 单抗的抗癌反应 。因此,通过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或口服上述菌群,可消除以上治疗差异。
以往的肿瘤免疫疗法研究,已关注与疗效和毒副作用等等。而通过对肠道微生态的认识,了解到肠道菌群不仅对于肿瘤的发生有关系,而且还对干预肿瘤患者治疗以及康复有重要联系。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与肿瘤免疫疗法结合,可以帮助人体平衡肠道内环境,重塑自体免疫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