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起源于胰腺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该病恶性程度最高,死亡人数排名恶性肿瘤第四,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40-65岁。胰腺癌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临床上把所有的胰腺恶性肿瘤分为很多种,不同的来源,不同的分型,可能名称也不一样,普遍都把它叫胰腺癌。胰腺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最常见的起源于胰腺导管组织的或者来源于胰腺组织的胰腺腺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胰腺癌,约占整个胰腺癌的90%左右;另一类是起源于胰腺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胰腺内分泌瘤、胰岛素瘤等,前者的恶性程度一般比较高,治疗比较困难,5年生存率较低,化疗的效果也可能会差一些,后者相对好一些。
胰腺癌起病表现隐匿,发病迅速,作出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绝大多数患者一经确诊多已经是中晚期。胰腺癌的病理进程非常快,未经治疗的胰腺癌病人,90%以上从明确诊断到死亡的时间在一年以内,多数大约是在三个月到一年。总的说来,胰腺癌是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又高,放化疗不太敏感的恶性肿瘤。近30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专家努力救治胰腺癌病人,但是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在目前的肿瘤学里,胰腺癌仍然是最难攻克的课题之一,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很多我们知晓的名人,像苹果创办人之一乔布斯、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著名艺人肥肥——沈殿霞、《人鬼情来了》男星帕特里克·斯威兹、灵魂天后艾瑞莎·弗兰克林、“宝岛歌王”封号的洪一峰、诺贝尔奖获奖者斯坦曼等都罹患胰腺癌,尽管他们有很好的医疗资源,在胰腺癌的治疗上经过了很多努力,但最后还是没有战胜病魔。
目前,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多与环境中致癌物质和慢性疾病有关。对于有低血糖或水样腹泻、顽固性消化性溃疡或糖尿病、胆石症、腹泻、脂肪泻或低血钾、低或无胃酸、皮肤潮红、水泻等表现的病人要警惕内分泌肿瘤的可能。另外,长期高脂肪、高动物性蛋白饮食的肥胖者、长期吸烟以及嗜酒,情志抑郁的人发病率较高。据研究,吸烟指标最高的人群患病风险比不吸烟人群高出三到六倍。胰腺位于腹腔深部,胰腺癌其实最困难的是发现,如果能够早期发现,通过手术或者其他的综合方法治疗,还有可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早期症状虽然不太明显,但临床经验积累得知,以下比较突出的症状需警惕胰腺癌,主要是上腹不适或疼痛等消化道症状。60%的患者初期有这些症状,如反复上腹不适、疼痛、胀满、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时轻时重,时有时无,一般夜间更明显,很容易被误为胃病而疏忽大意。另外,黄疸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有14%的病人是首发症状,多数人为后期表现,主要是皮肤及巩膜发黄。
由于不容易早期发现,临床上确诊为胰腺癌的病人,只有10%-25%能手术治疗,且治愈率很低,所以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高发年龄,就更为重要。
40岁以上成年人出现哪些表现要注意早期胰腺癌?
1、若有若无的上腹痛;
2、不明原因的厌食,背部疼痛;
3、不明原因的消瘦;
4、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
5、反复发作性胰腺炎;
6、无明显诱因出现忧郁型精神病;
7、不明原因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8、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糖尿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镜超声技术(EUS)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胰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EUS对胰腺肿瘤的显示率高,尤其是小胰癌的显示较清楚。对于胰腺的肿瘤,只有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目前说来手术切除是唯一能够治愈胰腺癌的手段,但是手术切除率非常低,大约为20%左右。对于不能接受手术的病人,我们可以用单纯的放疗、化疗或者放化疗结合其他方法治疗来控制病情,比如微生态疗法,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来做辅助治疗。经三十多年基础试验和临床试验证实,通过微生态疗法补充的脆弱拟杆菌BF839是无毒无遗传毒性的有益菌,可提高细胞免疫,抑制S-180癌细胞生长,合成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并调整肠道菌群,排除外来细菌入侵,用脆弱拟杆菌BF839所制的活菌制剂“图腾益生液”可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缓解癌痛癌疲劳,延长生存期,增强免疫功能,特别适应于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是战胜肿瘤最有效、最安全的微生态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