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上癌症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死亡率也居高不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癌症的治疗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多。大家都知道,患上胃癌之后,大多数人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以致于临床上一经发现大多已到中晚期,如果大家能够在早期发现癌症并加以治疗,在治疗期间还是治疗后癌症患者要保养自己的身体,注意调理,是可以延长生命期的。
胃癌的发生
胃癌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开始起源,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对胃壁的侵犯可达到不同的深度和广度。若患者得不到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癌细胞就可通过淋巴、血液或者直接侵润蔓延向邻近的器官转移,另外,肿瘤还可直接扩散侵及周围组织脏器,甚至还可能出现肝转移、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及腹腔广泛转移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和伤害,因此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胃癌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胃癌治疗目标是将体内的癌细胞全部消灭。在体内,胃癌可能存在于这些位置:胃、胃附近淋巴结、邻近器官、腹膜腔、远处淋巴结、血液、远隔器官。手术只能清除前三者,有时包括部分腹膜的癌灶,但远处淋巴结、全身血液、远隔器官只能通过化疗、放疗等其它疗法治疗,同时可以使用绿色化疗辅助手段,来预防肿瘤的复发,控制肿瘤的生长。在我们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体有所异常,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因为胃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它的出现会给患者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那么针对胃癌,有哪些较好的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又有哪些优缺点呢?临床上通常是几种治疗方法相结合,这样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可以因个体情况及时调整,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应对治疗。下面让我们来具体说一说,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外科手术 胃癌的治疗方法首选就是手术,手术是胃癌获得根治的唯一希望。临床检查中如果没有明显转移的征象,并且各个重要脏器没有发生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权衡全身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状态,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建议剖腹探。除了早期胃癌以外,淋投合没有转移的,或者不到2公分隆起型的可以通过做缩小手术的方法,其他类型的胃癌都应当首选的是根治性手术治疗,外加淋投合排除。此外,如果伴有幽门梗阻、穿孔、出血等危及到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即使有远处转移,但通常情况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可以先予以姑息性手术的机会来治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胃癌手术治疗的效果不光与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关,还与胃癌的病期和病理形态有很大关系。根据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中下部胃癌比上部胃癌的手术预后要好。分析其原因,可能因为下部胃癌以限局型者多,而上部胃癌以弥生者多。肿瘤的大小对预后是没有明显关系的,如果是浸润弥漫型胃癌,其侵润的边缘无清晰分界,因此手术切除的范围不容易把握,肿瘤不易彻底清除,而且有此种类型的胃癌患者有转移的不在少数,需要术前认真的检查和多点胃镜活检的方式,精确的判断病变范围。 最近新兴了一种微创治疗方式——腹腔镜辅助的胃癌根治术,这种方式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更为适合。和开放手术类似的是,腹腔镜手术也能够达到对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除的要求,创伤比较小,患者容易恢复。对于探查病变的程度也可以用腹腔镜,这样能够使一部分病期过晚的患者,少接受不必要的手术。因为需要采用特殊的器械来完成,因此在费用方面比普通手术要高。
前面已经说过了,胃癌手术是以根治为目标的,要求D2廓清,即对胃周围回流淋巴结进行系统、整块的切除,同时要考虑到预防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切缘有准确的把握。手术中无瘤术操作能够减少或避免手术中肿瘤的播散以及医源性种植转移。所以,手术水平对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化学治疗
目前是没有化疗方案能够根治胃癌的,胃癌对化疗仅中度敏感,因此化疗仅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方案,一般分为术前化疗、术中化疗和术后化疗三种。如果化疗敏感,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使病灶局限、降期,以提高手术切除率。
2、减少术中肿瘤细胞播散、种植的机会。
3、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消灭可能存在的残留病灶,减少转移和复发的几率。
4、姑息性手术治疗后,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大多数情况下,化疗通常在术后进行,目的主要是为了牢固手术疗效,抑杀手术渣滓病灶和肿瘤细胞。近几年也比较提倡术前化疗,也可称为新资助化疗,是在胃癌确诊后马上进行手术,先用一些化疗药物来控制和缩小肿瘤,手术放在化疗之后进行,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先把肿瘤和淋投合都控制起来,然后再对病灶进行手术铲除。
三、放射治疗
胃癌是较为抗拒放射线的,而且胃的相邻脏器和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性也较低,如肾脏、脊髓、胰腺和大小肠。因此一般较少利用化疗来作为主治手段,只作为胃癌外科治疗的辅助治疗。同样,胃癌的放射治疗主要方案也分术前、术中、术后三种。 1、胃癌的术前放疗目的: 像食管癌、膀胱癌、直肠癌等一样,胃癌术前放疗能降低癌细胞的活力,从而降低手术的局部种植率和降低因手术挤压而造成的血行性播散;能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并且杀灭或抑制肿瘤瘤床浸润的微小病灶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以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胃癌术前放疗一般不增加手术困难和并发症,据统计能提高5年生存率10%-15%。据报道称,60%以上病例采取术前放疗的方式使原发肿瘤有不同程度的退缩。 2、胃癌的术中放疗目的: 对进中期胃癌手术切除转移淋巴结及原发灶以后,为了控制手术不能控制的腹腔亚临床瘤灶及淋巴转移灶,可利用放疗对瘤床及淋巴引流区实施一次大剂量术中照射,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地转移,能提高二、三期胃癌5年生存率约10%-20%。 3、胃癌的术后放疗目的: 胃癌分化程度低、姑息切除后有限局性病灶,或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造成淋巴结残留、术后切缘处有肿瘤残留者,都比较适合采取术后放疗。对高度可疑的位置或者已知癌残留处,可用银夹做标记,以便术后经病理证实其组织学类型非粘液癌或印戒细胞癌,进行术后补充放疗。
四、免疫治疗
肿瘤患者多伴有免疫系统的障碍。免疫治疗的适应证包括:
1、早期胃癌根治术后适合全身应用免疫刺激剂;
2、不能切除的或姑息切除的病例,可在残留癌内直接注射免疫刺激剂;
3、晚期病人伴有腹水者适于腹腔内注射免疫增强药物。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术后也可以考虑配合免疫调节制剂。
五、内镜治疗
符合内镜切除标准的早期胃癌患者,可以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等方法来达到根治的目的。另外,有全身性疾病以至于不适合做手术切除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内镜治疗,通过内镜应用激光、微波及注射无水酒精等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六、中医治疗
与其它治疗相比,中医治疗主要以增强免疫,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为主,优点是痛苦小,无副作用,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等,缺点是不能缩小癌灶,仅可作为手术及化疗等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无法切除或者复发的胃癌,或者术后肠粘连等情况,如果放化疗无效,可考虑中药治疗,少量报道显示生存期不比化疗差。但目前中药疗效在国际上并没有被认可,有人认为这只是自然生存期。所以中药治疗的生存期是否比无治疗的患者自然生存期长、或不差于化疗所延长的生存期、或可加强化疗药疗效,均尚需更多高级别临床研究。
七、其他治疗
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试用肝转移灶的射频治疗、局部热疗、介入治疗等方法,对于晚期患者应有一定的疗效。
八、微生态治疗
准确的说,应当是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的方式,针对主要治疗手段的一种辅助治疗。肠道菌群与人类可以说是共同进化发展的,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从我们出生开始,体内就存在大量的共生微生物,伴随着我们生老病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微生物就是肠道菌群。肠道细菌的总数达100万亿,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主要有硬壁菌、拟杆菌、放线菌和变形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辽宁省医药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专家组专家、微生物科学家张季阶教授就曾对其中的一种脆弱拟杆菌进行潜心钻研,于1983年9月,成功从健康的婴儿体内分离出一种活力极强的菌种并命名为脆弱拟杆菌BF839,在手术、化疗前后及过程中可以提高患者机体抗病能力,改善患者肠胃功能,至今已经优化到第28代。
临床大量事实验证,脆弱拟杆菌BF839作为国家专利菌株,能够自动识别并激发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能靶向作用于有害毒素,将其包裹并吞噬,恢复人体菌群平衡,从而缓解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毒副作用,克服耐药性,并帮助人体重塑自体免疫微循环,修复免疫系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丰富的肠道菌群有助于我们处理食物中的营养物,增强免疫系统,还会做各种有益整体健康的零散工作。另一方面,微生物生态系统减弱所造成的后果则远不仅限于肠道,会影响身体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希望广大的胃癌患者都能够通过合适的治疗手段早日康复起来。